近年来,供应链融资发展备受关注。供应链融资作为既能为链条上各企业提供商业贸易资金服务,又能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融资服务的一种新型融资模式,被广泛视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利器”。
✦ 一、供应链基本概念
供应链概念最初由彼得·德鲁克的“经济链”而来,后由迈克尔·波特发展为“价值链”,最终演变为“供应链”。
供应链是指将供应商、制造商、配送中心、分销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涉及从原材料到制成中间产品再到最终成品交付消费者的全流程。
我国《物流术语》(国家标准GB/T18354-2006)将“供应链”定义为“生产及流通过程中,为了将产品或服务交付给最终用户,由上游与下游企业共同建立的需求链状网”。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84号)则将“供应链”界定为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提高质量和效率为目标,以整合资源为手段,实现产品设计、采购、生产、销售、服务等全过程高效协同的组织形态。
为了使整个供应链系统成本达到最小而把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有效地组织在一起来进行的产品制造、转运、分销及销售的管理方法即为供应链管理。
✦ 二、供应链融资基本概念
供应链融资是建立在供应链管理基础上的新型融资业务,它将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及其相关的上下游配套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根据供应链中企业交易关系和行业特点制定基于货权及现金流控制的整体金融解决方案。
其中,核心企业是指在整个供应链过程中主导地位的企业,它是供应链中的信息交换中心、物流中心以及财务结算中心。与核心企业建立较为稳定合作关系的上下游中小企业一般为供应链融资中的融资方(即资金需求方)。资金提供方则包括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如物流企业等供应链企业。
✦ 三、供应链融资的优势特点
与传统融资途径相比,供应链融资在授信考察点、融资对象、融资范围、资金使用、融资模式等方面都具有显著区别:
首先,供应链融资不再是对单个企业的背景、固定资产价值进行考察,而是对整个供应链企业的信用和交易情况予以综合评价,从而能够更准确、更全面地反映企业还款可能。同时,以核心企业信用为主导的供应链整体信用也为资金的收回提供了双保险。
其次,按照供应链融资的信用评价标准,作为供应链上下游的中小企业信用水平将比传统评级结果更高,从而使单打独斗时难以获得贷款的企业更有可能取得授信。与此同时,资金提供方也通过供应链融资收割了一批客户群,实现了供求双方的共赢。
再次,供应链融资的资金用途更为封闭、明确,即应付类业务贷款资金将直接提供给供应商,应收类业务资金则为已发生的应收账款提供再融资,规避了传统融资服务中资金挪用的风险。
最后,供应链融资的模式更为灵活机动,针对商品产销不同环节的商业特点,融资服务盘活了不同阶段的企业资产,如生产运营阶段的库存产品、销售阶段的应收账款等。
✦ 四、供应链融资的作用意义
“供应链融资”就是在供应链中找出一个大的核心企业,以核心企业为出发点,为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提供金融支持。一方面,能够将资金有效注入处于相对弱势的上、下游配套中小企业,解决配套企业融资难、担保难和供应链失衡的问题;另一方面,能够将银行或金融机构信用融入上、下游配套企业的购销行为,增强其商业信用,促进配套企业与核心企业建立起长期战略协同关系,从而降低供应链条融资成本,提升整个供应链的竞争能力。此外,还可以促进金融与实业的有效互动,使银行或金融机构跳出单个企业的局限,从更宏观的高度来考察实体经济的发展,从关注静态转向企业经营的动态跟踪,从根本上改变银行或金融机构的观察视野、思维脉络、信贷文化和发展战略。
来源:金昌金融发布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原标题:《供应链融资概述(上):供应链融资的内涵与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