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岱读史 | 大熊猫的“前世今生”:从前的食铁兽,现在的国宝

小岱读史 | 大熊猫的“前世今生”:从前的食铁兽,现在的国宝

至于冷门一些的小名,如“杜洞尕”、“ 洞尕”等,这些小名可是咱们少数民族同胞给起的,其中“尕”有小、漂亮、可爱的含义,多用于长辈对小辈的爱称,足以可见大熊猫是有多讨人喜欢。

那么它们是什么时候开始被叫“熊猫”的呢?这还得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说起。某天法国博物学家戴维在四川得到了一个不知名的奇兽标本,他暂时取名为“黑白熊”,后就寄回了欧洲研究。至1900年,大英博物馆检验了这个标本的头骨和四肢骨骸,认为这个动物与其他的熊类不同,属于新的物种,又与在中国西藏发现的小猫熊相似,于是起名为“Giant Panda”,Giant是巨大之意,Panda是小猫熊之意,那么,后来它的名字怎么又变成了熊猫呢?有一说法称,1939年重庆的动物园举办了一次动物标本展览,展览中“猫熊”的标牌是按照从左到右的国际书写格式书写的,而当时的人们习惯读字从右往左开始,于是误把“猫熊”读成“熊猫”,此后“大熊猫”这个名称就这样开始流行起来。

古籍中对大熊猫的描述

传闻中的猛兽,最爱偷吃铁锅

估计如今靠着卖萌为生的大熊猫们压根就没有想过,它们在史书上的形象居然是猛兽,骁勇善战,英勇无比,闲下来最爱干的“恶作剧”是跑到老百姓家里偷吃人家的铁具。

关于大熊猫是骁勇善战的猛兽。在许多史料文献中,古人都将大熊猫描述为体型庞大的猛兽,同样也是珍兽。如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就提及,当年汉武帝在上林苑中养了各种奇珍异兽,大约有四十多种,其中大熊猫的勇猛居然能名列前茅。而在《山海经》中,关于“兽多猛豹”的注释为:“卭来山,今在汉嘉严道县,南江水所自出也。山有九折坂,出貊,貊似熊而黑白駮,亦食铜铁也。”

这段注释中提及的地区,也正是现代大熊猫分布的两个主要区域,而最后一句“亦食铜铁也”听起来有点让人震惊。这大熊猫除了吃竹子,居然还吃铁?不止是《山海经》,晋郭璞也记载过大熊猫“能舐食铜铁及竹骨”。是的,你没看错,古代传闻中的大熊猫闲下来没事做,就跑到老百姓的家里,专门偷吃人家厨房里的铁锅,啃起铁锅来,就跟啃大饼一样。这个情形被记载于清代《房县志》中,称同治四年,有一种貘兽跑到县城里,看到老百姓用铁造的农具就流口水,就连城门上的铁皮也不放过。

对于大熊猫吃铁的事情,古人可爱八卦了。南宋罗愿于《尔雅翼》中提供了后续报道:“貘。今出建宁郡。毛黑白,臆似熊而小,能食蛇,以舌舐铁,可顿进数十斤,溺能消铁为水。有误食针铁在腹者,服其溺则化……今蜀人云峨眉山多有之。”大熊猫一次可以吃十斤铁,并且还能将铁消化为水。更夸张的是,假如人类不小心误食了针铁,不用害怕,只要把大熊猫的尿喝下去就能消化了……正因为有这么多关于大熊猫吃铁的传闻,于是明代地理著作《蜀中广记》将大熊猫称之为“食铁兽”。

大熊猫牙齿化石

早在西晋起,大熊猫就是和平友爱的象征

除了拥有猛兽的盛名以及“食铁兽”的传闻外,大熊猫在古代可是被视为一种义兽。因为它只吃竹子,不伤害其他动物,于是它就被古人赋予了和解、建立友好关系的象征。

这还得从西晋时期说起,当时大熊猫被称为“驺虞”。 关于“驺虞”,《诗》云:“驺虞,义兽也,白虎黑文,不食生物,有至信之德则应之。”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白虎黑文,尾长于躯,不食生物,不履生草,应信而至者也。”其中“白虎黑文”,与现代大熊猫毛色一致;而“不食生物”,这一点又与现代大熊猫的饮食习性相符。虽然“尾长于躯”看起来不像是现代大熊猫的尾巴,但经过了数千年的进化,很难说大熊猫的尾巴曾经不是这样,比如大熊猫幼崽的尾巴就偏细长。

那么,大熊猫在古代是如何当“和平使者”的呢?据《资治通鉴·卷六》记载:“晋制,有白虎幡、驺虞幡。向虎威猛主杀,故以督战;驺虞仁兽,故以解兵。”在打仗的时候,只要有一方举着“驺虞旗”,就代表说:“这仗不打了,不打了,求和解!”

到了唐代,公元685年10月22日这天,武则天曾经将一对大熊猫的活体以及70张白熊毛皮作为大唐的国礼赏赐给了日本天武天皇。据史料描述,当时大熊猫有两个专属驯兽师,同时还给它们配了一个宫廷卫队。两只大熊猫坐在宽敞而又漂亮的兽笼里,从长安出发,到了扬州后,改坐海船,随日本遣唐使漂洋过海到日本。这是目前历史有详细记载的,大熊猫第一次作为和平友爱的使者走出国门。至明清时期,史料上仍然有大熊猫为义兽的记载。尤其是明永乐、宣德年间,曾经还出现了三次“驺虞热”,这个行为被称为“驺虞献瑞”,古代文人还为它写了驺虞颂》、《驺虞诗》。

或许大熊猫万万没想到,它会因为性情仁义且颜值出众,加之民间错误的流传,使得它遭来了杀身之祸。早在先秦周宣王时期,就曾要求北方小国“献其貔皮”,这也是将大熊猫作为贡品的最早记载。而后来唐太宗贞观十八年,唐太宗趁着自己高兴,大手一挥,就将大熊猫作为赏赐送给了长孙无忌等14人。《蜀中广记》更是详细地记载了大熊猫的皮究竟是有多温暖,就连权威性的医书《本草纲目》上都错误地认为大熊猫皮可以治疗水气病……为了得到大熊猫,古人开始对大熊猫进行大型捕杀,大熊猫数量大幅度减少。好在大熊猫长期躲在西南地区的深山之中,古人以为大熊猫就此消失了,这才让它们幸免于难。

到了20世纪50年代,中国推行了“熊猫外交”。作为人人都爱的国宝,大熊猫“再次出山”,它们多次出国担任友好使者,为发展对外友好关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样,保护全世界的大熊猫也成为了现代人的使命。

金陵小岱

【“小岱读史”为南京作家金陵小岱专为紫牛新闻“微史记”开设的专栏,金陵小岱著有畅销书“文物里的故事”系列。】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

如何打开e文件:详细解析与操作指南
365bet官方网投

如何打开e文件:详细解析与操作指南

📅 06-27 👍 798
如何打开e文件:详细解析与操作指南
365bet官方网投

如何打开e文件:详细解析与操作指南

📅 06-27 👍 798
如何打开e文件:详细解析与操作指南
365bet官方网投

如何打开e文件:详细解析与操作指南

📅 06-27 👍 798